直驅技術領導廠大銀微系統(tǒng)即將于9月中上旬轉上市,大銀董事長卓永財表示,力矩馬達新產品可望受惠工業(yè)4.0趨勢,明年工具機比重將提升,另外,日韓科技戰(zhàn)也帶來轉單商機,看好大銀明年業(yè)績較今年回升;而在貿易戰(zhàn)訂單相互移轉的情況下,大銀執(zhí)行副總游凱勝表示,大銀有許多通路,而上銀科技在全球也有很多公司,透過通路互相結合,可以接觸全球客戶,對訂單移動可以做很好的掌握,他也指出,今年訂單雖然較去年下降,但Q2、Q3制造跟研發(fā)都非常忙碌在為客戶打樣,客戶也在等待市場復蘇與產線移動的時機成熟,大銀必須先做好準備。
大銀成立于1997年,為上銀持股9%的關系企業(yè),營運總部位于臺中,并有以色列子公司MEGA-FASBS,本次因應上市將辦理現(xiàn)金增資11,500張,預計掛牌股本將提升至11.79億元。大銀產品主要分:精密運動及控制組件、微米與奈米級定位系統(tǒng),兩塊各約占營收比重5成,在產業(yè)應用方面:半導體占30%、自動化占30%、PCB占21%、面板11%、工具機8%。
游凱勝指出,大銀初期以制造線性致動器等組件產品起家,但是組件產品較難銷售,因此開始往系統(tǒng)方面去做整合,2010年取得以色列子公司MEGA-FABS,進一步掌握頂尖的驅動器與控制器技術,讓大銀從組件廠發(fā)展成為精密驅動器廠,更成為半導體精密定位系統(tǒng)的領導廠商。
大銀目前最大客戶為上銀,其他則有美商應材、CyberOptics、Mycronic等國際大廠,應用聚焦高精密、高速、高可靠度與潔凈的需求。上銀約占大銀銷貨營收3~4成,主要系因大銀所生產之伺服馬達、驅動器與力矩馬達等為上銀機器人、回轉工作臺主要關鍵零組件,而另一方面,大銀也可藉由上銀海外據(jù)點銷售產品,因此上銀既是大銀的直接客戶、也扮演為其推廣產品的經銷商角色;此外,大銀的產品也用到上銀的直線導軌與滾珠絲杠,兩家公司可以說是互補的關系。大銀目前經銷銷售約占營收比重4成多,直接銷售則占5成多,而直接銷售則以客制化產品為主。
大銀核心競爭力在于具備關鍵零組件到次系統(tǒng)之研發(fā)、設計與制造能力,諸如磁性編碼器、CRB軸承等關鍵零組件若向外采購,交期都在8周以上,且價格昂貴,但透過集團資源整合,以及本身制造能力提升,大銀可配合客戶需求量身訂做次系統(tǒng),快速提供客制化產品及服務。
比較與同業(yè)間的差異,大銀總經理絲國一(指出,大銀的核心技術在于電機驅動,而上銀早期核心產品屬于機械傳動,至于亞德客則為氣動;電機驅動的特點就是高效率與高可靠度,現(xiàn)在半導體走向3奈米、5奈米,在先進封裝技術下,驅動成為必須,而且又要在高度真空環(huán)境下,像氣動就不能用;在高速檢查方面,機械傳動因為要用到潤滑油,也要排除在外。
觀看今年營運,卓永財表示,大銀今年也同樣受貿易戰(zhàn)影響,雖然整體下半年景氣不明確,但半導體持續(xù)投資、整個產業(yè)持續(xù)升級是確定的,而臺灣半導體大廠也持續(xù)往前走、拉大與競爭對手差距,這都是大銀機會點。日韓打科技戰(zhàn)也是大銀的機會,韓國希望在3個月內替換原本日本供貨商,這對大銀下半年會有幫助。
卓永財認為,大銀下半年比上半年看起來機會又好一些,而明年會比今年好,主要系因東南亞設備添購需求會在明年陸續(xù)發(fā)酵。
游凱勝指出,大銀今年營收低谷在2月,之后陸續(xù)回升,半導體是上半年業(yè)績重要支撐,今年產業(yè)自動化雖然下滑,不過半導體出貨金額還是增加的,至于毛利率因產能利用率下滑,導致折舊影響較大。
大銀近期產品布局也有不錯的亮點,大銀是亞洲惟二可量產力矩馬達的廠商,目前在日本與臺灣都已有應用例子,卓永財看好工業(yè)4.0帶動五軸加工機需求提升,預期2020年后工具機占大銀比重將提升。
另外,大銀持續(xù)與國際半導體檢測大廠合作,產品已成功導入客戶3D封裝機臺,預期明、后年對上銀會有很重要的貢獻。
評論信息